/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2020科研工作进展-张应变诱导产生的微囊泡对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和机制

11月02日


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衬于血管内腔面,直接与血流接触,作为血管的内部屏障,不断受到脉动血压作用下血管有规律形变产生的周期性张应变(cyclic stretch, CS)的影响。内皮微囊泡(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s)是由激活或者凋亡的ECs 产生、直径大小在0.1-1μm的囊泡结构,可以通过表面或者内部携带多种分子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然而,力学因素是否诱导EMPs的产生及其对ECs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

本实验室运用高血压在体动物模型和FX-5000T体外张应变加载系统,探讨生理性张应变和病理性高张应变对ECs释放EMPs的数量和囊泡内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运用比较蛋白组学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荧光能量共振转移活细胞成像、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结合的多学科研究思路和研究技术,探讨了不同张应变诱导产生的EMPs如何调控ECs对白细胞黏附以及ECs凋亡的可能分子机制。研究发现生理性张应变和病理性高张应变诱导产生的EMPs中存在412种差异蛋白,主要参与整合素信号通路、成管信号通路等,调控细胞死亡、存活等复杂功能。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周期性张应变改变了EMPs的蛋白组成,进而调控靶ECs功能。生理性周期张应变通过降低EMPs表面ICAM1表达,减少ECs和白细胞的黏附。病理性高张应变产生的EMPs抑制Src(416)磷酸化,促进ECs的凋亡,而EMPs表面CD151的表达可能在维持ECs稳态发挥重要作用。上述研究不仅为探讨张应变诱导产生的EMPs如何参与内皮细胞间信息交流、调控内皮稳态提供新的力学生物学依据,而且为以EMPs为靶点的高血压血管重建疾病临床转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张应变诱导产生的微囊泡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审核:)
编辑:姚杰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