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航第八届唯实-医工交叉国际青年科学家线上论坛
会议时间:2020.07.04-07.05
会议类别:国际学术会议
人数规模:50人以上
7月4-5日,北航第八届唯实-医工交叉国际青年科学家线上论坛成功举办。本次分论坛由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召集,邀请了来自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杜克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墨尔本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50余位青年才俊参加。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院长、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生物力学与力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樊瑜波教授,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书记韩慧瑜老师,大数据精准医疗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田捷教授,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齐颖新教授,以及学院学术委员会的教授和老师们参与了这次别开生面的线上论坛。以外,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了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李德玉教授、资深教授刘红、邓小燕等出席指导。
本次论坛聚焦医工交叉领域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和科技发展热点,广邀海内外青年才俊进行专题报告,展开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分享。通过学术报告的思维碰撞,开拓国际视野、启发创新灵感、增进学术情谊。本次论坛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搭建了高端的学术交流平台,也为北航汇聚全球英才、发展一流学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第二届医学中新技术与新装备国际学术会议
会议时间:2020.10.01-12.31
会议类别:国际学术会议
人数规模:500人以上
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力学与力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Medicine in Novel Technology and Devices期刊编辑部、世界华人生物医学工程协会(WACBE)、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国生物材料学会材料生物力学分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医学中新技术与新装备国际学术会议于2020年10月01到12月31日在线上举行。会议特别邀请到来自国内外著名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学者进行大会报告,围绕“医学中新技术与新装备”主题,以多样化论坛的方式展开交流与研讨,本次会议语言为中英双语。论坛主题包括:1)中医诊疗技术与装备论坛;2)康复工程及装备论坛;3)植介入医疗器械论坛;4)生物材料及力学生物学交叉论坛;5)临床医学器械及产业转化论坛;6)医疗电子、人工智能及装备论坛;7)Medicine in Novel Technology and Device期刊特刊专题—心血管干预;8)Medicine in Novel Technology and Device期刊其他专题。本系列会议共举行学术报告41场,报告总时长60余小时,线上参会人数近6000人次,极大促进了医工交叉领域专家学者的交流,推进了产学研医深度融合。

序号 |
报告人 |
单位 |
职称 |
1 |
李志勇 |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 |
教授 |
2 |
Peter Vee Sin Lee |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
教授 |
3 |
贺缨 |
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 |
教授 |
4 |
梁夫友 |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 |
教授 |
5 |
王盛章 |
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 |
副教授 |
6 |
李小俚 |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
教授 |
7 |
李博 |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研究所 |
副教授 |
8 |
霍云龙 |
上海交通大学 |
副教授 |
9 |
赵强 |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教授 |
10 |
牛文鑫 |
同济大学医学院 |
副教授 |
11 |
莫富灏 |
湖南大学 |
教授 |
12 |
骞爱荣 |
西北工业大学生命学院 |
教授 |
13 |
吕永钢 |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
教授 |
14 |
陈强 |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 |
副教授 |
15 |
许家佗 |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
教授 |
16 |
朱楚洪 |
陆军军医大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
教授 |
17 |
林敏 |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教授 |
18 |
武晓刚 |
太原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
教授 |
19 |
季葆华 |
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
教授 |
20 |
陈伟 |
浙江大学医学院 |
教授 |
21 |
任科峰 |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 |
副教授 |
22 |
郑庭辉 |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力学系 |
教授 |
23 |
乔海法 |
陕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
教授 |
24 |
张作启 |
武汉大学工程力学系 |
教授 |
25 |
唐斌 |
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
教授 |
26 |
母立众 |
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 |
副教授 |
27 |
江东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 |
主任医师 |
28 |
于申 |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 |
副教授 |
29 |
蔡宗远 |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
副教授 |
30 |
景向红 |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
教授 |
31 |
曹克刚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 |
主任医师 |
32 |
李德昌 |
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
副教授 |
33 |
曾烨 |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
副教授 |
34 |
刘超 |
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
助理教授 |
35 |
刘少宝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 |
副教授 |
36 |
陈勋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 |
教授 |
37 |
金晶 |
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系 |
教授 |
38 |
李龙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助理研究员 |
39 |
姚怡飞 |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
助理教授 |
40 |
吕鹏宇 |
北京大学工学院 |
助理教授 |
41 |
吕永涛 |
大连理工大学 |
副教授 |
(3)第二届中关村“医工谷”创新创业高峰论坛
会议时间:2020.12.26
会议类别:国内学术会议
人数规模:500人以上
12月26日,在国家卫健委、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人民政府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关村智友天使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创新转化中心、北京康卫医创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联合举办了第二届中关村“医工交叉创新创业谷”(简称“医工谷”)创新创业论坛。本次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线上线下超过7500人参会。本届“医工谷”论坛以定位医工交叉合作点为指引,以切实解决医工交叉创新难题为目标,探讨了如何做好医工交叉深入融合、人才培养联合互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核心工作,为“十四五”医工交叉创新发展“应变局、谋新篇、赢未来”。
北航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生物力学与力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樊瑜波教授做了特邀报告,他的演讲题目是《植介入医疗器械创新十四五战略跨学科发展》。樊教授表示,生物医学材料的需求量极大,对人民健康和健康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我国各项相关学术指标已经领先世界,但仍然面临着一些关键性生命材料、技术被卡脖子的状况。其中,活性生物材料与结构、仿生生物材料与结构、智能生物材料与结构是三大发展方向。坚持前沿创新引领,将上游的研究与中游的核心技术突破以及下游的转化贯通,是十四五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
